西贝接连关店,现在还有人去吃吗?
汕头万象城的西贝关门了,北京石景山的西贝也合同到期了。曾经“闭着眼睛进都不会错”的西北菜代表,如今正一家接一家地熄灯。
汕头万象城的西贝关门了,北京石景山的西贝也合同到期了。曾经“闭着眼睛进都不会错”的西北菜代表,如今正一家接一家地熄灯。
事情得回溯到 9 月初,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推上了风口浪尖。他晒出账单吐槽:“下飞机跟同事吃西贝,点的菜几乎全是预制的,价格还死贵,太恶心了!” 这话像一颗炸雷,瞬间引爆全网。紧接着,老罗干脆甩出 10 万元悬赏,公开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。
最近刷到这句改编自西贝广告语的段子,差点把刚喝的水喷出来。谁能想到,当年靠 “闭着眼睛点,道道都好吃” 圈粉无数的西北菜巨头,如今成了网友口中 “用情怀磨刀的镰刀手”?
10月10日中午,第一财经记者在北上广深多家西贝门店看到,曾经象征“25分钟上齐菜”的蓝色沙漏不见了。取而代之的是“10分钟上齐”的实效——点单后十分钟,羊肉串和番茄浇汁莜面就端上了桌。店员说“都是现做的”,但消费者盯着的,可能不是后厨的锅铲,而是手机里刚领到
这已是2025年9月西贝第三次因"内部宣传内容外泄"引发全网争议——从"7岁儿童禁食西贝"到"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",再到此次的"吃饭教学奇迹",这个曾创下年营收62亿元的西北菜巨头,正陷入"负面新闻-删帖下架-营收下滑"的恶性循环。
谁能想到,就这么个对“能不能明说用了预制菜”的实在诉求,能把有370多家直营店、一年要接待6000多万人的“西北菜大佬”西贝,拽进了一场闹了好几周的信任危机里。
罗永浩后来在直播里还原细节时说,那天五个人点了六道硬菜:烤羊排、清蒸海鲈鱼、土豆炖牛肉、黄米凉糕,再加两份莜面鱼鱼和一份蔬菜沙拉,结账时账单跳出来830元,人均166元的消费本在预期内。
这篇文章动笔于骂战刚起时,因为家里有事出门了几天,再回来看时,已经是尾声。两方都被扒了一轮又一轮,华与华也被拉出来遛了一圈。
可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如今身家数十亿的餐饮大佬,30 年前还是个从大学退学、揣着 5000 块闯江湖的内蒙小伙,这辈子没少摔跟头:两次砸钱做海鲜生意亏光家底,折腾十几个子品牌全黄了,如今又因预制菜翻车 —— 他的创业史,活脱脱一部 “试错教科书”,只是这次,消费
“做菜”是流程,“做人”是文化。本文借西贝的组织逻辑与品牌表达,探讨产品经理如何在角色认知、价值交付与团队协作中找到平衡点——既不被流程吞噬,也不被文化稀释。
西贝的 “预制菜风波”虽然让西贝舆论受到影响,但西贝门店的客流并没有明显下滑,甚至整个预制菜市场还在逆势增长。
就在最近,某贝莜面村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——门店关闭、消费者退卡、预制菜争议爆发、供应链信任崩塌,而这场危机的导火索,正是罗对其的公开炮轰。
自己亲手掰的馍,真的很香(当然也可以让店员帮忙掰小炒泡馍和羊肉泡馍吼吼吃啊,吸饱汤汁贼香记得搭配糖蒜和辣酱!!煎包馕饼也推荐,吃完还打包了好几个在杭州开了好几年的小破店西北菜,口碑还蛮好的#杭州美食 #小破店 #西北菜 #杭州旅游 #面食天花板 #中山中路 #
两个月后,他把咖啡馆改成餐厅,卖羊肉泡馍和鸡肉炒疙瘩,生意不错。
贵的餐厅有很多,像人均上千的私房菜,本就与普通消费者关联不大。西贝开在商场等自带人流量的场所,是想卖给普通消费者,普通消费者吃顿饭都嫌贵,那说明是真贵了,也难怪罗永浩一提预制菜的话题,大家这么有情绪。
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魔幻的现象,很多你以为高大上的餐厅,吃起来总有种说不出的标准化味道,就像是某个神秘的中央厨房用同一个勺子喂养了全国人民。你花着米其林的钱,结果可能只是吃了一份摆盘精致的料理包。
过去几天时间,预制菜在罗永浩的推动下,被送上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,人们对预制菜的关注,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了预制菜本身。
西贝的预制菜风波还在舆论场里搅着。罗永浩一句“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”的吐槽,撞上贾国龙“一定起诉”的硬气回应时,没人能想到这场对峙会收得这么狼狈——高调开放后厨,结果被曝出发霉西兰花;单日营收直接跌了两百万;最后致歉信里,还冒出那句惹众怒的“顾客虐我千百遍”。这
2025年9月15日,西贝官微发布致歉信称,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,未满足顾客需求,向顾客致以深深歉意。为提升顾客体验,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。10月1日前,多款菜品调整为现做现炒。
这场持续五天的舆论战,以西贝星期一(15日)发道歉信、罗永浩决定放弃追究西贝告一段落。但由此引发的关于预制菜、消费者知情权和企业公关的全民讨论,仍在持续发酵。